为优化生产架构、打破业务壁垒,山焦西山屯兰矿机修厂推动机修车间与铆焊车间深度整合,成立“焊修车间”。此次整合聚焦“提效率、强互补、共赋能”,通过业务联动、人员互补、技术共享,将原本独立运行的两大车间拧成“一股绳”,构建高效协同的生产与人才发展新格局。
业务联动,生产效率实现“无缝跃升”。“焊修车间”的成立实现了业务流程“无缝衔接”。过去,机修车间负责设备拆解维修,铆焊车间专攻结构件焊接、配件加工,二者在设备维修、定制配件等核心任务中依赖跨车间沟通——维修老旧设备需先协调铆焊车间加工替换件,跨车间沟通耗时影响进度;整合后,同一车间内可同步推进“设备故障诊断—配件焊接加工—组装调试”全流程,省去跨部门衔接沟通,生产周期缩短,工作效率明显提升。
人员互补,两类岗位的技能差异转化为团队“合力”。机修车间员工精通设备机械原理、擅长故障排查,但对焊接精度把控、结构件加工规范存在短板;铆焊车间员工擅长焊接工艺、配件成型技术,却对复杂设备的内部构造、拆装逻辑了解有限。“焊修车间”成立后,通过“岗位结对”“轮岗实操”模式,机修员工跟着铆焊同事学焊接规范、焊缝质量检测,铆焊员工跟着机修同事练设备拆解、部件适配,不仅填补了各自技能盲区,更让团队在应对“设备维修 配件加工”复合任务时,无需外部支援,人力调配更加灵活高效。
人才技术共享,为车间发展注入“长效动力”。“焊修车间”建立“技术共享机制”让核心技术从“车间私有”变为“团队共享”。 机修骨干分享“设备快速排障法”“精密部件拆装技巧”,铆焊能手讲解“高精度焊接工艺”“异形件加工要点”,同时,车间选拔技术好的师傅,带教新老员工掌握机修、铆焊双岗位技能,推动“专才”向“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”转型。让新老员工都能快速获取双岗位技术要点,为生产效率稳步提升筑牢技术人才根基。
此次整合并非简单的“名称合并”,而是通过业务协同、人员互补、技术共享的深度融合,让机修厂在生产效率、团队能力上实现双重突破,为机修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